中心新闻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中心动态 >> 正文

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

2014年05月26日 09:03  点击:[]

 5月20日上午9点,由重庆工商大学、重庆市老年学学会主办的“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模式创新学术研讨会”在我校召开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教授、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教授、重庆市老年学学会会长唐情林、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、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,重庆市城乡统筹研究院院长廖元和教授等400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。研讨会由我校何永平副校长主持。

 

   校长杨继瑞在开幕式上致辞。杨校长表示,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首先都要有“互联网思维”,通过大数据整合各种资源,让养老服务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集成。其次,养老需要“机构协同思维”。养老需要各种社会服务机构的协同合作,包括医疗、法律等,政府要撮合这些机构,实现他们的优势互补。再次,养老还需要“和谐思维”。所谓“和谐”,是指养老不只是管老人的生老病死,而是要通过社区建设,使老年人的生活和社区融为一体,让他们感受到“夕阳红”的价值。另外,还要有“金融思维”,要善于通过金融杠杆,来做大做好养老机构。最后,养老服务要有“两种机制思维”,即政府和市场合作,当市场做养老服务的时候,政府要做好配套,政府开展福利性养老时,市场也要跟进服务。

 

   在专家主题发言阶段,郑秉文教授作了题为《当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》的主题发言,指出当前我国存在重当期支付,轻长期制度建设,重融资补贴,轻投资保值增值,重国家干预,轻发挥市场作用以及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缓慢等问题,需要逐步改进和提升,才能更好解决全民养老问题。廖元和教授作了题为《我国消费产业发展及其趋势》的主题发言。他指出,当前中国的固有观念及长辈要给晚辈留下一笔遗产等固有观念,对推行多元化养老模式均有一定阻碍,中国的养老模式创新应立足于中国本土实际,力争实现最大合理化。杨成刚教授作了题为《中国养老服务模式选择中的循证与文化适应》的主题报告,就中国养老服务模式选择中的询证与文化适应,结合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做了研讨发言。

 

 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。与会单位共同协商,准备成立重庆老龄科学研究中心,并分别重点围绕我国消费养老模式创新研究,以及中国养老保障面临的挑战及制度改革研究、全国消费养老峰会及经验交流会等展开了多场分论坛研讨会,成果丰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关闭